2021年诸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诸 城 市 统 计 局
国家统计局诸城调查队
2022年3月
2021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工业优先”战略,常态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运行,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据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7.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56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91.23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396.60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6:36.5:52.9调整为10.37:37.95:51.68。一二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0%、38.9%和53.1%,分别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3.9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0.43%,比去年同期下降0.09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216元。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202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89.0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2亿元,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7亿元,增长2.2%。全市实现税收收入71.8亿元,增长16.9%。
金融存贷运行稳健。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21.8亿元,比年初增加98.8亿元;住户存款余额744.8亿元,比年初增加78.3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81.9亿元,比年初增加108.2亿元。
二、重点战略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9.7%,高于全市投资增速92.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1家,同比增长52%,增幅居潍坊各县市首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6.54%。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获评全国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全国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工作激励县,入选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主体。抓好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开展高素质农民能力提升培训591人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培训班6期300多人,跟踪服务农业经理人、农业领军人才80多人。17名农业专家担任镇街区科技人才顾问和农业企业科技副总。抓好农村厕所革命,规范管理24处粪污中转站,对全市12万余户改厕户进行拉网式排查,建设204处社区服务站。完成整改村庄1217个。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30693户,占比36.76%。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2公里。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扎实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营造风正劲足、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5.2万户,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7305户,其中新登记企业5614户。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稳中有升。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单位数147817户,同比增长16.60%。非公有(民营)经济注册资金1581.77亿元,增长12.45%。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积极开展精准对接招商, 成立“双招双引”工作委员会,聘请22位优秀企业家代表担任招商委员会名誉主任, 创新工作机制,实行“5+5”决策论证,提升招引项目质量。2021年,潍坊市认定我市省外纳统项目到位资金107.31亿元,大项目14个。探索实施“驻点式”“红娘式”“派遣式”“联动式”“自荐式”等人才人力资源招引新模式,招引非诸城籍人力人才1.01万人。先后引进高端技术人才28人,其中柔性引进院士1人,全职引进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职引进博士26人。
三、农 业
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3.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6%;实现总产值15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6%;分行业看,农业产值70.8亿元,增长1.7%;林业产值1.1亿元,增长2.2%;畜牧业产值75.8亿元,增长15.4%;渔业产值0.7亿元,增长7.4%;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9.3亿元,增长9.5%。
粮食总产稳步增长。据粮食产粮大县产量调查抽样数据统计,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9.6万亩,同比增长2.4%。全年粮食总产量78.73万吨,增长2.5%。其中小麦总产量38.36万吨,增长2.1%;秋粮总产量40.36万吨,增长2.9%。据全面统计,油料作物总产量4.55万吨,下降6.4%。棉花总产量37.2吨,下降62.4%。烤烟总产量9836.2吨,下降5.5%。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05.4万吨,增长1.6%。
本文来自电机新闻,电机行业资讯-中国华东电机信息网,经授权后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原文链接:http://www.huadongmotor.com/gongqiu/2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