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3月22日消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规划》提出,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试点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加快完善天然气市场顶层设计。完善原油期货市场,适时推动成品油、天然气等期货交易。
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
将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
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18%。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 30%左右。
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3.5%。到2025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24%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
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十四五”期间能源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新增关键技术突破领域达到50个左右。
普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1000千瓦时左右,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规划》明确,展望2035年,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增强油气供应能力
《规划》提出,增强油气供应能力。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重,强化重点盆地和海域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勘探,夯实资源接续基础。加快推进储量动用,抓好已开发油田“控递减”和“提高采收率”,推动老油气田稳产,加大新区产能建设力度,保障持续稳产增产。积极扩大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加快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开发力度。石油产量稳中有升。加强安全战略技术储备。研究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晋北、新疆准东、新疆哈密等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 等非粮生物燃料。
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
《规划》指出,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建设山西、蒙西、蒙东、陕北、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增强煤炭跨区域供应保障能力。布局一批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安全保障程度高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发挥煤电支撑性调节性作用。统筹推进地下储气库、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等储气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
《规划》指出,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黄河上游、新疆、冀北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开展风电、光伏发电制氢示范。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积极发展太阳能热发电。
因地制宜开发水电。推动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中游、黄河上游等河段水电项目开工建设。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到2025 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亿千瓦左右。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
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
新能源方向演进
《规划》指出,统筹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加快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迭代发展,全面推动新型电力技术应用和运行模式创新,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建设智能高效的调度运行体系,探索电力、热力、天然气等多种能源联合调度机制,促进协调运行。
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本文来自电机新闻,电机行业资讯-中国华东电机信息网,经授权后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原文链接:http://www.huadongmotor.com/gongqiu/2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