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称新能源重点是指风电、光伏与光热、核电、储能、生物质能源。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 22.0 亿千瓦,同比增长 9.6%。
1.开启能源产业革命新征程
1980 年(庚申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 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原子能)。2006 年后,中国成为世界 CO2 第一排放大国。2021 年,世界 CO 2 排放量排在前六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 98.26 亿吨、美国 49.65 亿吨、欧盟 41.11 亿吨、印度 24.80 亿吨、俄罗斯 15.33 亿吨和日本 11.23 亿吨。据此计算,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即将达到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但还未到达峰值。2021 年,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和核电的比例分别为 57.6%、19.7%、7.8%、12.7%、 2.2%。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2060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 17 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达到 12700 千瓦时,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装机占比将达 90%以上。12 月 12 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 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 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 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据此目标, 未来十年我国风电、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超过 6600 万千瓦,水电和核电 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结构决定了能源使用量巨大,单位 GDP 能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当前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必选之路。发展新能源替代、实现能源转型、降低化石燃料排碳量,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能源战略。为此,必须加大水、风、光、核、生物质等清洁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力度,推动清洁和新电能全面消纳,逐渐替代煤、油、气等化石能源成为终端能源消费的核心载体。清洁能源重点以水电为主体,这里所称新能源重点是指风电、光伏与光热、核电、储能、生物质能源。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 22.0 亿千瓦,同比增长 9.6%。
其中,化石能源发电 12.5 亿千瓦、水电 3.7 亿千瓦、并网风电 2.8 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 2.5 亿千瓦、核电 4,989 万千瓦。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中,煤电装机 10.8 亿千瓦、气电 1.0 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容量达 43%。基于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的总量目标,到2030年我国电源装机总量将增长至38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和生物质及其他发电装机占比将达到 68%。未来十年清洁能源装机将增加约 16 亿千瓦,从 2021 年到 2030 年复合增长率为 10.5%。可见从十四五时期开始,风电、光伏与光热、核电、储能、 生物质能等细分能源行业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新能源产业革命新的征程已经启航。
2.光伏:政策、技术与需求共振催动进入高景气周期
2.1 双碳背景下政策驱动光伏行业进入景气周期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多国承诺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 1.5°C。IEA 署长 Fatih Birol 提到,由此制定的"净零"路线图中要求,到 2030 年, 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 630GW,相当于每天安装一个现有最大 的太阳能电站的规模。这样到 2030 年,实现全球能源效率平均每年可提高 4%,约为过去 20 年平均水平的 3 倍。其中,到 2050 年,全球发电总量的近 20%来自太阳能光伏和风能。
投资规模方面,根据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联合分析,到 2030 年,年度能源总投资将激增至 5 万亿美元,每年为全球 GDP 增长额外增加 0.4 个百分点。在清洁能源以及工程、制造和建筑行业中创造了数百万个 就业机会。
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相结合而衍生的产业。大力发展 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 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将光伏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全国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领先优势的产业。
本文来自电机新闻,电机行业资讯-中国华东电机信息网,经授权后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原文链接:http://www.huadongmotor.com/jishu/19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