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3月4日电(田玉 郭子毅 王改艳 张超)今年以来,哈密市围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谋划引进一批智能端产品项目,加快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发展,提升工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增量,奋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几天,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哈密金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总装厂里,工人们正在生产全新一代中速永磁平台产品—金风H171-6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将发往乌鲁木齐达坂城的风电场。总装厂是西北地区生产风力发电机整机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生产车间内人员返岗率已经达到了95%,大家集中全部精力全力保障生产,力争第一时间把产品发到业主手里。企业依托总部先进的研发和设计制造平台,进行风电发电机的研发和制造,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
石雷告诉记者,他们目标是基于产品的数字化、标准化及模块化设计,通过采用自动化的工装设备和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来使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实现智能化。经过数年的优化提升,他们已经在实现工艺布局优化、模块化生产、工装统一的基础上,大量采用了智能机械化设备,实现了生产流水线化作业,同时已将MES等系统的主要功能嵌入至各生产相关环节当中。各个工厂中,已采用了偏航与叶轮系统机械化装备、半自动螺栓紧固、机械化装配设备升降工作平台、柔性制造轮式运输、电控柜产品自动化产线与智能设备等创新的自动化制造技术。
金风科技落户哈密12年来,公司在哈密生产的产品从单一的哈密市场逐步覆盖新疆市场,并向青海、甘肃等地拓展,并获得了出口订单。为了提升发展能力,今年企业谋划新的技术改造项目,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经过了10年在哈密区域的发展,在整个哈密地区已形成整机制造、零部件供应、风电服务、风电人才培养一体化的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总装厂主要生产1.5兆瓦-4.0兆瓦全系列直驱风力发电机组,以及金风刚推出的全新一代中速永磁智能风机,形成年产200万千瓦风电机组的装配能力。”石雷说。
在企业的发展中,公司积极与区域内优势企业合作,实现产业链延伸,配套化发展。石雷介绍说,他们扎实推进风电全产业链发展,以围绕哈密总装厂引进哈密中车新能源电机有限公司发电机、中复哈密叶片公司叶片、哈密金风锦辉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机舱罩、导流罩等链上企业,实现了叶片、发电机、塔架等重大核心部件在新疆的属地化采购和生产。
哈密市通过大力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聚集了以金风科技、中车能源、海装风电、中复连众等为代表国内一线风机装备制造企业落户,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逐步形成了以新型综合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为主导产业的聚集发展态势,已建成新疆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目前,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实现了主要装配件本地化生产率已达70%以上,形成了年产风机500万千瓦、配套叶片1000套(合600万千瓦)、塔筒1200套(合700万千瓦)、风电法兰1200套(合700万千瓦)的风电设备生产加工规模,建成了全疆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集设计、制造、运维、监测为一体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是全国第6大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由新疆昕昊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9亿元建设年产240万吨链-回-环酸性氧化球团矿生产线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建成后,球团矿综合能耗达到国家控制标准要求。“我们这个新建项目是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为宗旨,单机规模就是能达到240万吨,能耗也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原料需求量也会增加,可以有效带动周边的矿山,包括运输等等,利税也能增加,每年基本上能增加1.3亿元,能增加128个就业岗位。”刘斌说。
在新的项目中,规划有完善的环保设施,为企业下一步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2022年,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完成投资总额25%。刘斌介绍说,他们计划上半年完成各项手续的办理,争取在7月1号正式的现场动工,年底完成脱硫脱硝土建主体的施工工作。新建脱硫脱硝,采用前置脱销,半干法脱硫,能达到国家超低排的要求,他们采用智能化造球包括原料的自动取置样,以及现场设备的智能监测等等,总体来说,新项目上来之后,各方面的指标,更能进步一点,能增加原料的采购量,带动周边的矿山企业等。
哈密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依托资源能源禀赋,已形成以二产为主要支撑的三次产业结构,二产占比达到了62.2%,引进了多家配链补链企业,工业加速转型升级,主导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今年,哈密市计划实施工业领域项目71个,总投资504亿8299万元,其中2022年计划投资90亿3649万元。
本文来自电机新闻,电机行业资讯-中国华东电机信息网,经授权后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原文链接:http://www.huadongmotor.com/jishu/2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