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鹏 通讯员 曹加芬 谢娜
21.36亿元!这是今年前两个月,咸宁市141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共同完成的投资,其中65个项目进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库。与去年同期相比,该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1.8%,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8.7%。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各大企业,深入了解技改投资激活新动能带来的可喜变化。
产品质量与订单同步攀升
4月2日,湖北同发机电有限公司车间里,一台台发电机整齐排放。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做出厂测试。
发电机体积大小不一,大的有房间大,小的跟皮箱差不多。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发电机体积不一样,功率也不一样,大的功率200多千瓦,小的仅几千瓦。
许多公司购买发电机后需要在野外发电。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发电机会产生高温,如何给发电机降温降噪是个难题。
“噪声控制在70分贝以内!”该技术负责人说,公司投资15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建设高性能超静音型发电机组生产线,目前进入测试阶段,生产的发电机噪声至少减小了10分贝,达到预期目标。
公司在解决噪声问题的同时,研究如何降温。通过反复试验,研发团队为发电机设计了特殊的“外衣”,使其在工作时,温度不会超过80摄氏度,达到降温降噪的效果。
“现在正在生产样机!”公司负责人介绍,同发机电由湖北发电机厂改制而来,2021年入驻咸宁高新区,在政府鼓励下,2021年扩大产能,投资5000多万元增加30多亩土地,建设研发楼和厂房,目前已处于装修收尾阶段。
不断的技改投入,让产品质量不断攀升,订单纷至沓来。去年,公司完成产值2.2亿元,预计今年将再攀新高。
大手笔技改催生“小巨人”
一名老板带着几个员工,租赁一间办公室和2000平方米的车间创业,去年公司产值超过1.1亿元——这就是我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灵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公司创始人王明峰是咸宁人,他研究生毕业后到德国一家公司工作,2006年成立广州灵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2021年回到咸宁高新区,创立湖北灵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公司发展顺利,2021年购买70亩土地建设生产基地,去年3月正式搬进新的厂房。
4月6日,车间里焊花四射,工人们正在制造各种型号的罐体。现场负责人介绍,别小看一个罐子,生产工艺十分复杂。从钢板变成罐体,公司采用了等离子切割技术和激光切割技术,以及抛光、喷砂和全自动喷涂线等。罐体制造难点是焊接技术,一个罐体焊接完成后,需要进入X射线房中“拍片体检”,焊缝中不能有一点气泡,否则要返工。
罐体内别有洞天。现场负责人指着罐体介绍,罐体有专门的人体孔,罐体制造完成后,工人需要钻进罐体安装各种设备,这是核心技术之一。公司研发的“四合一水处理机组”,填补了国内暖通空调循环水系统空白,目前正在申报科技创新奖。
“做中国的容器大王!”王明峰说,公司是国内这个细分领域的专业公司,这些年投入技改资金高达7000多万元,现拥有国家专利8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软件著作1项。公司以水处理设备和压力容器为两大支柱,衍生出数十种配套产品,应用于建筑给排水系统、暖通空调水系统、泳池水疗系统、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啤酒酿造等多个行业,公司产品已销往海内外数十个国家。
今年一季度,公司已完成了4000多万元订单。王明峰说,今年将再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新型智能液化石油气储罐研发及生产线,年产值将达2.5亿元。
专业团队提供技改服务
湖北香城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站在机床边赶制产品。
院长周国鹏介绍,这是研究院生产基地,面积5000平方米,可提供机电类产品的生产与研发。这也是共享中试车间,设备齐全,且配有不同领域的服务团队,可随时提供相应技术服务。
研发中心内,博士们正在测试数据线颜色排序检测仪,他们将有问题的数据线和没有问题的数据线随机检测,机器通过特殊光源,能准确判断“合格”和“不合格”。项目负责人介绍,这是为湖北瀛通通讯线材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检测仪器,目前正在测试阶段,将来应用于生产线,检测能力将提高30倍。
研究院专门为各大企业提供技术诊断和解决方案服务。去年,公司成立30人的“企业咨询诊断专班”,走访调研企业132家,举办13场讨论会,编制企业技术改造诊断报告71份,其中67份得到市县经信局和企业高度认可。有12家企业直接与研究院签订委托技改协议。
本文来自电机新闻,电机行业资讯-中国华东电机信息网,经授权后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原文链接:http://www.huadongmotor.com/jishu/2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