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21年9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牵引和带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广西抢占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十四五”时期,加快培育和壮大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对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国家“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区情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平稳,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传统产业形成汽车、电子信息等十个千亿元工业产业集群,传统农业形成蔬菜、优质家畜等六个千亿元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柴油发动机、铝合金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3.3倍,国家级创新平台122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件增加至5.12件。南宁高新区、柳州高新区、桂林高新区、南宁横州市等获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新兴产品从无到有,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8.22万辆,占全国总销量的13.3%。全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2.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23.5%。华为、中兴、惠科等一批高新技术领军企业落户广西,建成玉林(福绵)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等具有代表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二)发展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迎来新的机遇。从挑战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广西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滞后,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广西与东中部及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不断增大;与西部地区及周边省份相比,优势不突出。实现规模化发展的高端领域产品不多,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新兴产品,自主品牌少,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人才、创新、技术等高端产业要素资源的构建能力不强,整体上新旧动能转换不畅,创新能力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从机遇看,全球范围内的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加速兴起,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数字中国建设加速推进,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明确,对广西产业转型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也为新能源、智能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平台建设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为广西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融入全国及东盟创新链、产业链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在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大科技创新中心之后作出的重大布局,明确了广西在全国创新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为广西构建与国内创新策源地的交流渠道、汇聚创新要素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带来了重大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和“四个新”总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建设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契机,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需求为牵引,以重大技术突破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超前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推动产业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本文来自电机新闻,电机行业资讯-中国华东电机信息网,经授权后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原文链接:http://www.huadongmotor.com/motornews/20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