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受邀参加省委直属机关工委举办的河南“十大战略”系列讲座,今天,我将从换道领跑战略的背景与内涵、构建我省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河南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营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等四个方面,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换道领跑战略”。
一、换道领跑战略的背景与内涵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总书记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2021年5月,总书记视察河南,希望河南着力打好“四张牌”,其中第一张牌就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考察中铁装备时总书记提出了“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为推动我省乃至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2021年9月,总书记在考察郑煤机时强调:“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
应该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制造业发展作出了系列的战略部署,特别是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提出的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是对河南发展制造业的重大政治要求。
省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重大安排部署,绘制了“十四五”和未来一个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图,十分鼓舞人心。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确保中央部署在河南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换道领跑战略是“十大战略”之一,也是推动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
河南为什么要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呢?怎么理解和把握换道领跑战略的深刻内涵?我们首先要把两个问题弄清楚。
(一)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换道领跑”?
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全国41个行业大类中的40个、207个行业中类中的199个。2021年,全省制造业企业数量13.8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接近2万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8万亿元,制造业的规模总量连续多年稳定在全国第5位、中部地区第1位。
但我省制造业当前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占比过重,2021年仍高达46%以上;新兴产业贡献弱,2021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22.4%,与广东(32.0%)、浙江(31.1%)、山东(40.1%)、江苏(32.8%)相比,基本低于这些省份10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产业布局不够优。我省工业主要是以郑州为中心,沿黄河和京广线布局,沿黄流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的60%以上,但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我省沿黄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京广线上,全国26个京津冀大气传输通道城市,我省占了8个,工业污染治理任务重,新上项目环境容量不足,产业发展空间受限。
三是工业用地日益紧张。我省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省,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不能碰(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给河南划定了1.2亿亩,约是全国的1/15;国家每年粮食产量要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河南每年粮食产量就要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占全国的1/10)。近年来,由于受新增用地指标限制,全省各地工业用地日趋紧张,省内调整产业布局的空间越来越小。
四是高能级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少。河南领军型的头部企业少,特别是带动力强的百亿级龙头企业少,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在当前产业越来越呈现集群、抱团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就很难培育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千亿级、万亿级的产业集群。
五是创新能力总体较弱。我省每万家法人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仅为国家平均水平的42%,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仅占全国的2.7%,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91%、2.89%,仅相当于湖北省的一半左右。同时,一流高校和高端科研院所资源相对匮乏,科技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全省研发投入强度仅相当于全国的65.5%。《2021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显示,河南区域综合创新能力仅位居全国第13位。
六是金融支撑不够。我省GDP约为全国的1/20,人民币贷款余额却仅为全国的1/30,信贷资源外流状况较为突出。我省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也很不活跃,国家设立的大型产业发展基金,多数没有在河南设立子基金。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河南金融多层次支持实体经济的格局和体系没有形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多年来没有得到有效破解。由于得不到基金的支持,许多先进制造业的大型投资项目不能在河南落地,不少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得不推迟或搁浅,这也是制约河南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来自电机新闻,电机行业资讯-中国华东电机信息网,经授权后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原文链接:http://www.huadongmotor.com/shichang/20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