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市)经信局(发改经济局),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经发局:
根据杭州市“十三五”规划体系安排,市经信委组织编制了《杭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1年9月26日
杭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为认真谋划杭州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1年。
一、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21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销售产值616.96亿元,实现增加值155.65亿元,占全市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5%,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大中小企业有序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市半导体照明检测、工业流体节能、激光在线分析技术与装备全球领先,余热锅炉、离心泵、深冷分离、微电机、交流伺服电机、静电脱硫脱硝除尘、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膜法海水淡化等产品与装备全国领先。
集聚特色逐步显现。高新区的环保监测仪器、节能环保服务业,余杭区的节能泵、节能锅炉等产业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临安、桐庐、富阳等地在节能照明产品、金属废料回收、环保发电等领域形成较强集聚。
商业模式创新突出。杭州信息经济崛起有力地带动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全市在能源在线监控、环境应急监测、农村污水在线治理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创新的技术、产品、设备和服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十二五”期间,新增上市公司4家,累计达到8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0余家,为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增添了发展活力。
杭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总量增长不快。部分企业受市场需求影响增长乏力,产业总量未达到预期目标。二是产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以创新为主导的发展动能还未形成。三是产业集聚效应偏弱。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带动性还不够强,节能环保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比较滞后。四是政策支持与市场监管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创新改进供给能力,以推广应用扩大需求水平,以政策监管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努力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杭州市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
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推进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装备、产品及服务,集中资源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布局,加强集聚。充分发挥各地产业基础和优势,科学协调节能环保企业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集聚。
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强监督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总体目标
到2021年,构建高端化、智能化、集聚化、品牌化的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业发展规模。到2021年,节能环保产业工业销售产值达到780亿元,年均增长5%,增加值达到208亿元,年均增长6%,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杭州市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技术研发水平。培育一批技术引领型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新建3-5个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点企业培育。到2021年,培育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2-3家,10亿元的企业20家,全市节能环保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0家以上。
产业集聚程度。建设布局1-2个优势明显、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基地。形成2-3个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备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
三、重点领域
本文来自电机新闻,电机行业资讯-中国华东电机信息网,经授权后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原文链接:http://www.huadongmotor.com/zhuanti/2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