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消灭问题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
到了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他奄奄一息了。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
僧人走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的一人,看了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
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看到海滩上那个女尸了吗?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2个路过的人,曾给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她现在的丈夫。
书生大悟,刷的从床上坐起,病愈!
这个佛家段子里,游方僧人采取的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做法(去为书生争取回未婚妻),而是消灭问题的做法(让书生认为未婚妻离开自己这件事不再是问题)。
最直接的消灭问题的做法,就是像游方僧人这样让已产生的问题消失,一般有两种方式:
1、消除导致问题的差距
2、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除了让已产生的问题消失,还有一种消灭问题的方式是:
3、压根不让问题产生
那何时该解决问题,何时该消灭问题?
消灭问题时,应该消除差距,还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抑或是不让问题产生呢?
下面我们逐一来分析下这三种消灭问题的做法。
02
消除导致问题的差距
差距=目标-现状。
因此消除差距只能从目标和现状入手。
现状是当前的客观事实,几乎很难去改变,只能改变对现状的感知,也就是扭曲事实。
关于扭曲现实,反乌托邦小说《1984》有一个经典的例子。
因为连年战争,大洋国给国民的配给连年下滑,1984年的巧克力配给定量要从每周三十克降低到二十克。
为了避免民众的不满,大洋国的做法是反复宣传巧克力配给定量提高到了每周二十克。
在这种扭曲现状感知的情况下,没人记得之前的配给是每周三十克,甚至有游行是为了感谢国家将巧克力定量提高到了每周二十克。
▲谎话说了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
不过这种扭曲对现状的感知以消灭问题的方法充满着自我欺骗,不是咱们提倡的,对我们来说,更好的消除差距的做法是从目标入手。
从目标入手消灭问题主要有三种方法:
▼1、降低目标
这个就是降低欲望、调低期望的做法。
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因为我们设定的目标过高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问题。
比如,我月收入1万,但预期月支出要1.2万,2000元的收支差距就带来钱不够花的问题了。
但如果我目标变了,不再要求一定要有车了,车贷、油费、停车费这些就都没了,每月支出只要8000元,2000元的收支差距就消除了,钱不够花的问题也就消失了。
▼2、不在此时处理
有些目标确实不能被降低,但却不一定要现在就处理。
拿开公司来说,如何给员工创造各种工资外的福利确实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但如果你在刚创业起步时就将精力放在这儿,而不是专注于如何赚钱活下来,那解决这个问题反而就成了问题。
先不管这个福利的问题,暂时放着才是更正确的做法。这就是所谓的不在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3、转移目标
还有一些目标不能被降低,也不能换个时间再解决,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能否转移目标,寻找替代解决方案了。
比如,某织布厂,因为机器小故障,导致整个车间当天织出来的布,布上的绒毛都是单向倾斜的,价值几百万的布完全卖不出去,又不能返工再利用,这个问题怎么办呢?
这批布想贱卖也没人要(无法降低目标),又不能放着不管(不能换个时间再解决),如果这时放弃当布卖的目标,改成做刷衣服上面绒毛的工具(或者洗碗布、拖把等),换个目标问题就解决了。
以上三个方法就是调整目标以消除差距的主要方法,你可以通过下面的自检清单将这三个方法融合在一起使用:
1)这个问题是否真的“存在”?
2)这个问题是否现在必须解决?
3)这问题是否可以在简单的改变某些“设计”或者“思路”之后,不复存在?
什么是消灭问题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
到了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他奄奄一息了。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
僧人走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的一人,看了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
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看到海滩上那个女尸了吗?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2个路过的人,曾给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她现在的丈夫。
书生大悟,刷的从床上坐起,病愈!
这个佛家段子里,游方僧人采取的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做法(去为书生争取回未婚妻),而是消灭问题的做法(让书生认为未婚妻离开自己这件事不再是问题)。
最直接的消灭问题的做法,就是像游方僧人这样让已产生的问题消失,一般有两种方式:
1、消除导致问题的差距
2、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除了让已产生的问题消失,还有一种消灭问题的方式是:
3、压根不让问题产生
那何时该解决问题,何时该消灭问题?
消灭问题时,应该消除差距,还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抑或是不让问题产生呢?
下面我们逐一来分析下这三种消灭问题的做法。
02
消除导致问题的差距
差距=目标-现状。
因此消除差距只能从目标和现状入手。
现状是当前的客观事实,几乎很难去改变,只能改变对现状的感知,也就是扭曲事实。
关于扭曲现实,反乌托邦小说《1984》有一个经典的例子。
因为连年战争,大洋国给国民的配给连年下滑,1984年的巧克力配给定量要从每周三十克降低到二十克。
为了避免民众的不满,大洋国的做法是反复宣传巧克力配给定量提高到了每周二十克。
在这种扭曲现状感知的情况下,没人记得之前的配给是每周三十克,甚至有游行是为了感谢国家将巧克力定量提高到了每周二十克。
▲谎话说了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
不过这种扭曲对现状的感知以消灭问题的方法充满着自我欺骗,不是咱们提倡的,对我们来说,更好的消除差距的做法是从目标入手。
从目标入手消灭问题主要有三种方法:
▼1、降低目标
这个就是降低欲望、调低期望的做法。
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因为我们设定的目标过高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问题。
比如,我月收入1万,但预期月支出要1.2万,2000元的收支差距就带来钱不够花的问题了。
但如果我目标变了,不再要求一定要有车了,车贷、油费、停车费这些就都没了,每月支出只要8000元,2000元的收支差距就消除了,钱不够花的问题也就消失了。
▼2、不在此时处理
有些目标确实不能被降低,但却不一定要现在就处理。
拿开公司来说,如何给员工创造各种工资外的福利确实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但如果你在刚创业起步时就将精力放在这儿,而不是专注于如何赚钱活下来,那解决这个问题反而就成了问题。
先不管这个福利的问题,暂时放着才是更正确的做法。这就是所谓的不在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3、转移目标
还有一些目标不能被降低,也不能换个时间再解决,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能否转移目标,寻找替代解决方案了。
比如,某织布厂,因为机器小故障,导致整个车间当天织出来的布,布上的绒毛都是单向倾斜的,价值几百万的布完全卖不出去,又不能返工再利用,这个问题怎么办呢?
这批布想贱卖也没人要(无法降低目标),又不能放着不管(不能换个时间再解决),如果这时放弃当布卖的目标,改成做刷衣服上面绒毛的工具(或者洗碗布、拖把等),换个目标问题就解决了。
以上三个方法就是调整目标以消除差距的主要方法,你可以通过下面的自检清单将这三个方法融合在一起使用:
1)这个问题是否真的“存在”?
2)这个问题是否现在必须解决?
3)这问题是否可以在简单的改变某些“设计”或者“思路”之后,不复存在?
12下一页
本文来自电机新闻,电机行业资讯-中国华东电机信息网,经授权后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原文链接:http://www.huadongmotor.com/zhuanti/21126.html